返回主页 收藏本站

党群工作
党群工作
您的位置: 首页 > 党群工作

喜迎十九大 共筑健康梦

时间:2017-11-10 09:43     发布人:高燕仙    浏览:

  10月,彩云大地丹桂飘香,金色满野。在这充盈着收获的季节里,我们满心喜悦、带着渴望和期盼,怀着激情和敬意,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在这个举国欢庆的日子里,让我们以蓬勃的姿态向党和人民的十九大致敬!

  1921年7月23日,一个让中国人民难忘的日子,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犹如一轮红日在东方冉冉升起,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在历史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时刻,都能把握时代潮流,把握发展规律,带领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革命,其经验就是始终如一地忠诚实现“三个代表”,坚持“三个代表”是我们党领导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保证,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如此。

  2002年11月8日,党的十六大在北京召开,会上一致认为,一年来,中央政治局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伟大旗帜,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端,实践再次有力证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深得全国各族人民的信赖,完全有能力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推向前进。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召开党的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决定党的十九大于2017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过去一年里取得的成就,为十九大的召开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中国共产党,满怀豪情的走过了96年,96年的时间对于人类历史的长河来说,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可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却是翻天覆地的86年,回顾历史的长河,我们这个拥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曾几度兴衰,从“九。一八”的战火到卢沟桥事变,从南京大屠杀,到皖南千古奇冤,外强内患,村村遗骨,处处狼烟,在中华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中国共产党领导千百万中国劳苦的大众,用锋血和生命赢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天安门城楼上的庄严宣告,响彻了大江南北,震惊了整个世界,中国人民从此进入一个当家做主的新时代,祖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工农业生产蒸蒸日上,人民生活普遍改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改革开放蓬勃发展,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潜艇,火箭,卫星上天,人家有的我们有了,人家没有的,我们也要有。无数事实证明:在中央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不但能摧毁一个旧世界,而且有能力建设一个新中国。

  跨入新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勃勃生机,三峡工程的改造,西部大开放的实施,载人飞船的成功升空,都预示着新中国有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我们的党经历风雨,历经坎坷,几十年来励精图治,粉碎了西方国家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解决中国人民温饱问题的预言,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香港,澳门回归的庄严与喜庆,奥运会和世博会的申办成功,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强盛与尊严,中国终于崛起于世界的东方,重显东方巨龙的风采。

  从古朴的黄土高原到青藏的生命禁区、从漠北的白山黑水到江南的鱼米之乡,从东海之濒的晨曦到帕米尔高原的夜幕,从北国蜿蜒的长城到南海璀璨的明珠,哪里没有中国共产党的足迹与身影?

  从大兴安岭熊熊燃烧的大火,到长江沿线汹涌怒吼的洪魔,从戈壁荒滩上的楼兰城到北京城里的小汤山,从抗洪前线到抗非典一线,哪里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汗水和鲜血?

  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际,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及共产党员我深切知道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中央明确提出要开展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脱贫,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保障农村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努力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响应中央的号召结合我省实际,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提出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具体措施,针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看病就医建立“四重保障,实现“”九个确保”。即:从2017年起,建立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医疗费用兜底保障机制“四重保障”措施,实现“九个确保”: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加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8种疾病门诊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80%;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符合转诊转院规范的住院治疗费用实际补偿比例达到90%,确保9类15种大病集中救治覆盖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确保医疗救助覆盖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确保符合手术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白内障患者得到免费救治;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各人年度支付的符合转诊转院规范的医疗费用不超过当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确保贫困县脱贫摘帽时至少有1所县级公立医院达到二级医院标准(30万人口以上的达到二级甲等),每个行政村有1所标准化村卫生室。

  到2020年,全省贫困县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指标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人均预期寿命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服服务条件明显改善,服完能力和可及性显著提升,实现大病基本不出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个人就医费用负担大幅减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我省加强组织领导,实行省级统筹、州市负责、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州市级政府要强化健康扶贫工作责任,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工作方案,抓好督促落实。县级政府要承担主体责任,做好资金安排、推进实施、兜底保障等工作,确保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落实投入责任,根据健康扶贫需要,积极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强化资金保障。县级政府统筹整合使用省、州市、县三级财政资金时,要进一步加大健康扶贫投入力度,同时要加强健康扶贫资金规范使用、安全有效。三是强化部门协作。各级卫生计生、扶贫、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要加强协调推进会,形成上下联动、左右衔接的工作格局。提升健康扶贫工作信息化水平,加强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定期跟踪监测、通报反馈健康扶贫工作进展情况。四是动员社会参与。鼓励各类企业开展社会捐赠,支持基金会设立专项基金参与健康扶贫。充分发挥协会、学会、基金会等社会组织作用,整合社会资本、人才技术等资源,为贫困地区送医、送药、送温暖。五是规范诊疗行为。卫生计生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服务和医疗费用的监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医保经办机构要加强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费用的审核与监管。各级定点医院要严格按照相关病种临床路径要求,合理确定诊疗方案,严格使用医保目录内安全有效、经济适宜的技术、药品和耗材等,严格控制医疗费用,减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自付费用,努力做到实际医疗费用与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基本一致。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按照“病人不动,专家动”的原则,主要集中在县级定点医院救治,对救治确有困难的,严格按照转诊程序规范转诊。省、州市三级医院实行分片包干,建立利益连接机制,通过巡回医疗、派驻治疗小组、远程会诊等方式与县级定点医院联动开展救治。六是强化督查考核。各级政府要建立对健康扶贫发作的督导、考核、问责机制,加大对健康扶贫政策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省健康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开展对各地落实情况的督查和专项考核,考核结果与脱贫攻坚考核挂钩。七是加强宣传引导。各地、有关部门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健康扶贫各项政策措施,提高政策知晓率,引导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科学合理就医。

  5年来,云南构建起全民医保体系,全面实施了城乡居民保险和重特大疾病救助,建成覆盖县级并辐射到部分乡镇卫生院的远程医疗系统。未来5年,还将推进少数民族地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建成“坝区15分钟健康服务圈”和“山区30分钟健康服务圈”。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全国需要适度照护的老人和失能老人群体庞大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意义重大,今年5月我院与昆明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医养结合项目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医院举行,该项目对于解决养老服务中最突出最紧迫的老年健康和护理问题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合作双方能够优势互补,共同努力使医养结合机构按计划如期建成,双方充分认识中医药在养老服务中的作用,充分调研,强化医养结合队伍建设,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政策支持,扎实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合作项目顺利实施,在实现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提升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能力、解决养护型、医护型养老机构发展滞后导致的医疗养老社会问题、推动医养结合服务向社区和家庭延伸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医养结合项目符合国家的产业发展方向,有政府各项政策的支持、有强烈的市场需求、有项目建设的基础和持续开发的能力和空间,我院一定会做好项目的调研、推进、管理等工作,切实加快项目建设步伐,为这项朝阳产业努力奋斗。

  2009年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我省实施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深入推进医改,我省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构建起全民医保体系,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群众就医费用持续下降、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高,我省医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人民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等5项制度建设上取得新突破,确定了6大方面的改革任务,为全省做好做实“十三五”时期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注入一剂“强心针”。

  深化医疗改革,建立全民医保制度,让云南老百姓向“人人健康”的目标迈进一大步,而除了就医保障身体健康,“大健康”的领域更加广泛,还包括心理教育、社会环境、健身运动、健康人才等很多方面,

  用我们的勇气和力量,扬起理想的风帆; 真正做到“人人健康,健康人人”。

关于我们| 院长信箱| 合作交流|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投诉意见| 网站地图| 管理入口

版权所有 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挂号咨询:65705788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万华路239号医疗质量投诉:65731163医德医风投诉:65711321

滇公网安备 53010302001100号

ICP备案号:滇ICP备200004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