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中西医治未病科,冬病夏治“三伏贴”下周开贴!
三伏天是以农历推算,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十天后)为中伏,第五个庚日(再十天后)为末伏,均为一年内最炎热的日子,人体阳气最为旺盛。
在这一阶段,人体肌肤腠理开泄,选取穴位敷贴,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所以在夏季治疗冬病,往往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而且庚日又与肺金有关(庚日为金,属大肠,大肠与肺相表里),为温煦肺经阳气,驱散内伏寒邪的最佳时机。
三伏贴,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疗法,与现代预防医学有异曲同工之妙。祖国医学早在千百年前就提倡“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疗法,是世界上最早的预防医学,“冬病夏治”的“三伏贴”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方法,这种疗法是选择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人体内阳气充沛的时机,应用具有温经散寒补虚助阳的中药制成药饼,通过有经验的针灸医生辨证分析后,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贴敷治疗。“三伏贴”每年分为三个阶段进行贴敷,即头伏、中伏和末伏,3~5年为一个疗程,每次贴敷4~6个穴位,儿童每次贴2~4小时,成人每次贴6小时,但根据个体差异、患者的病情,医生会对贴敷时间、次数做适当调整。
三伏灸适应症
呼吸疾病:体虚感冒、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
胃肠疾病:慢性胃炎胃溃疡引起的胃胀、胃酸、胃痛等,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
妇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产后头痛、产后风等寒症。
儿科疾病:遗尿、厌食等(虚寒性)。
骨科疾病: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颈腰椎病、软组织劳损。
其他疾病:四肢寒凉怕冷,免疫低下。
具体的病症有: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各种慢性咽炎等多种肺系疾病;过敏性鼻炎,四肢寒凉怕冷,免疫低下,反复感冒;虚寒头痛、慢性虚寒、胃肠炎、溃疡病、腹泻、消化不良、厌食、胃痛;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骨关节问题及颈肩腰腿痛等症状;痛经等虚寒性的疾病及其他妇科问题。
中医历来讲究“冬病夏治”,“内病外治”,今年的三伏天即将到来,正是抓紧时间冬病夏治、内病外治、养生保健的最好时机。
温馨提示
我院“三伏贴”贴敷最佳时间如下:
引灸贴:2017年7月3日—2017年7月5日
头伏贴:2017年7月11日-2017年7月13日
中伏贴:2017年7月20日-2017年7月22日
末伏贴:2017年8月9日-2017年8月11日
加强贴:2017年8月21日-2017年8月23日
咨询电话:65731168——8136
注意事项:1.急性发作期、发烧、咽喉发炎、三岁以下幼儿、孕妇、肺结核、严重心肺功能不足、短时间内敷贴即会大量起水泡、皮肤贴外用药容易过敏者忌贴。2.贴药处避免挤压,贴药后局部皮肤有轻度灼热感,皮肤出现红晕,这是正常现象,一般可自行退去,切忌贴药时间过长。如局部灼热难受,可提前除去。3.如贴药时间过长引起水泡,应保护创面,避免抓破感染,搽烫伤软膏,戒食易化脓食物,如牛肉、烧鹅、鸭、花生、芋头、豆腐等。偶出现皮肤过敏者,可搽抗过敏药膏,并戒食鱼虾等易致敏食物,必要时医院就诊。4.贴药当日禁食生冷寒凉辛辣之物。忌用凉水洗澡,避风寒。